Loading

  • 令人感動的合拍茶席

    我很愛喝茶,偶爾會被問到:為什麼喝茶就喝茶,需要擺茶席呀?我搔著頭,不太知道怎麼回答好,只能分享幾次自己感動與開心的回憶。 記得剛開始學茶時,我好像程序都卡卡地不順,對自己的茶也不夠瞭解,一點都顧不到茶席好不好。只能有樣學樣地看著前輩的經驗,擺出個「好像有那麼一回事」的茶席。用的可能都是模樣似乎不錯的道具,但缺乏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永遠是木木的,生硬的,令人無法感動。 當時,有一位學姊,削著一頭差不多三分頭的極短髮。插上細葉、刺枝、勁骨的松枝在長桌,再擺上線條俐落的銅盒做為燭台。印象深刻的,是用一手遒勁的書法好字,寫了一長席的帖,成為茶席上最有個性的目光焦點。一一喝她的茶,我完全被迷住了。 勁道十足的佛手茶,滋味跌宕起伏很奔騰,彷彿在山路裡開賽車:向上衝的香氣速度很快,然後是洶湧而來的千滋萬味,一個急煞,轉了個大彎,進入帶收斂的口感,但煞車一鬆,油門輕踩,最後是順順長長的回甘。很有力,很犀利的作風啊!這時,我感覺到松枝的勁骨,俐落的黃銅,遒勁的字,都是那麼相合,和這杯茶融為一體。彷彿都進到這杯茶裡頭,在向我訴說這位麻辣學姊的個性。若是換了其中任何一個元素,都不那麼貼切,都少了一點讓我回味無窮的氣氛,回憶便不會那麼鮮明呢!比方說換了放在一桌很靜、很老的小桌上,素素的沒點綴上花與燭台;那麼小桌即使再漂亮,都和她的茶不那麼搭,沒那麼印象深刻,會很可惜的。 最近的一場茶會,在眾多高手的茶席間晃來晃去,瞥見一席很素,很高雅的白色茶席,趕緊鑽進去坐下來。這位學姊的白茶席,白得很有層次。帶暗刻花的白緞布,嫩白的花瓣、花蕊,配珊瑚石的茶匙,光一個小角落,就讓人想細看好久。哇!她的茶,完全就是這席白色場景要表達的旨趣,娟秀有致。一開始滋味細而飄渺,就像一眼望去的白。然而甜味源源不絕的飄出,時而清甜,時而豐甜,時而帶蜜一般的氣味,轉甘生津,就像在不同的白當中,找到各種不同層次的享受,很細很值得玩味。霎時就覺得這席白得好妙,好好。 茶是變化萬千的滋味,眼前的茶席如果總是千篇一律,或者兩者氣息不那麼合拍,那真的,太可惜囉! 盧怡安  小檔案 雜誌記者經歷13年 習茶途中,即將邁入第7年/喜歡煮煮、吃吃、喝喝
  • 令人上癮的高山烏龍茶

    以前不太能體會高山烏龍茶的奧妙。總覺得就是清清淡淡,品味那樣的「雅」,好像沒什麼樂趣。 陸陸續續品嚐到不同的愛茶者,細心引出的好茶滋味,才發現,高山烏龍茶可以輕柔飄逸,也可以陽剛有稜角。還有難能可貴的高山鐵觀音,除了厚實有勁道,甚至能飄出蜜桃一般的香氣與滋味,好有趣啊。 足夠的發酵度,是使人迷上的原因之一。遵照古法老老實實發酵足夠的高山烏龍茶,即使泡茶時下手輕緩,使之淡雅,但只要底蘊足夠,甘甜像是會在口中兜圈一樣,一波一波婉轉而來。香氣也像有不同的音階般,有低迴不已的果香,或是仿若高音竄出般的奔放花香。絕不是只有淡雅而已,或是輕飄到稍縱即逝。 不同的山頭,因為有著不同的環境條件,滋味竟然可以大相逕庭。來自杉林溪龍鳳峽的烏龍,通常秀媚,滋味溫和而有靈氣。所謂靈氣,其實並不難捉摸。喝完末了,常常覺得有一股清香還從口裡往上竄,很難形容。然而真正親身品嚐到這樣的滋味時,旁人一說:好像很有靈氣,就會使人猛點頭說,對對對,就是這種感覺。 但來自樟樹湖的烏龍,滋味就厚重不少。有時泡出了它的個性,入口時會帶有一點點收斂感,起初覺得這種感覺好像微澀,但立刻轉變成源源不絕的回甘,甜味不斷的轉換湧現,帶有一種陽光而爽朗的感覺。和杉林溪產區的烏龍茶,很不一樣。 有時,明明是同一座山頭的高山烏龍,甚至同一季的同一批茶,不同的愛茶者,也會演奏出完全不同的調子來。在其中一人的手中,喝起來柔雅;但在另一人手中,泡出了奔放,是很常有的事。 慢慢就發現了真正的「雅」,是耐人尋味。就像走九曲橋,每轉一個彎,隨著觀景的角度不斷挪移,氛圍都不同。美妙的高山烏龍茶也一樣,入口之後峰迴路轉,感受到的甜味層層不同,一直變化翻騰,會讓人上癮的。
  • 喝茶配糕仔

      迷上台式的糕仔,一見到傳統糕餅行就要衝進去逛,是喜歡喝茶以後的副作用。   台北市迪化街周遭的餅行,以前看都不看一眼,但現在,沒有花一整個下午逛,是絕對出不來的地方。龍月堂的迷你綠豆糕,好細好小巧啊。夾著桂花淡雅蜜滋味的桂花糕,也素雅白淨的好討喜呀。鹽梅糕帶著清香微微的鹹甜味,是我最喜歡的一品。喝完蘭花香、茉莉氣味的包種春茶,那白花香氣還繚繞著呢,含一口綠豆糕在嘴裡,甜味淡淡,而花香持續湧動,雅緻而靈氣充滿。然後再喝一口茶,潤開的甜香,往鼻腔裡飄,又和剛剛很不一樣。以前怎麼會覺得這種茶點好乾好無聊呢? 包種茶太香太迷人,但那香總是很容易被塞進口裡的茶點一下子趕跑,這時候即使拿著全台北市最棒的巧克力甜點在我眼前,我也捨不得讓巧克力華麗的辛香,送走我想要好好留在喉間鼻腔中,幽香甜雅的蘭花味。   米製的傳統點心,和茶實在太搭,絕對不搶它的風味,那清甜味反而更襯甘香。除了龍月堂、十字軒、李亭香的糕仔,迪化街上,合興壹玖肆柒的迷你鬆糕,蒸開來後帶 QQ 的彈潤質地,和愈嚼愈見細甜的滋味,也都讓包種茶可以回甘好長好長。幾十年前茶葉出口昌盛的時候,迪化街原就是坪林石碇的文山包種茶下山出口的大集散地,而迪化街周遭的傳統糕餅行如此密集,如此對味,不就和葡萄酒或清酒搭配時,地方食材配地方酒的方向一樣,是「地茶配地甜點」的概念嗎?所以你說,怎麼能不花一整個下午好好的奔走各家茶行與餅店。 迪化街特有的,是將下山的文山包種茶,用各家的炭籠再焙重,讓它帶著好像有烤麵包香的迷人焙火味。這樣的「奇種包種茶」,我特別愛拿滋養製菓的燒饅頭來配。燒饅頭不是中式饅頭呀,薄薄一層比較像蛋糕般的外皮,有烤過的香氣,紅豆餡甜潤。沖幾杯滋味帶勁一點奇種包種茶,紅豆篤實濃郁的甜味變得好潤口,而帶焙火氣味的茶香,也和烤香的饅頭好搭。兩廂香得益彰,都忍不住邊喝邊匝著嘴,覺得自己口氣芳香得不得了。 如果泡起了東方美人茶,那麼拐個彎去買一包荔枝果乾吧,兩種都芳甜得脂粉味纏指,含蓄又一直拋媚眼的香甜,是天作之合。遒勁帶烈的凍頂烏龍茶,我就會稍微跑遠一點,在成都路的上海老天祿,買白芝麻花核桃糖。花生酥、核桃酥當然都很配凍頂茶,懂行的茶館常都擺上澎湖來的花生糖,好吃。但老天祿的核桃條好細好優雅啊,自己一個人安靜喝凍頂時,配起來特別細緻。 基隆的連珍餅店、嘉義的三和食品店 ……,開始喜歡喝烏龍茶了之後,糕餅發達的、茶葉興盛的老城市裡,現在我總忘不了,要去充滿歷史的餅行,狂逛狂掃一陣。而它們總是帶給我驚喜,從來沒有失望過。  
  • 夏天了,來將茶杯都換季吧!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忍不住帶著雀躍的、興奮的心情,等不及要把冬天用的陶杯、春天用的瓷杯,趕緊換成夏天專用的薄口玻璃杯了。 夏天了。想到要把毛衣和長袖收起來,把短袖和洋裝搬出來,就突然懶洋洋的不想動。但是,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卻忍不住帶著雀躍的、興奮的心情,等不及要把冬天用的陶杯、春天用的瓷杯,趕緊換成夏天專用的薄口玻璃杯了。 染上這種非要替杯子換季的毛病,是從學茶以後開始的。 學茶一開始嘛,總泡不好。好不容易練出一個還可以的滋味,結果,過完一個冬天,進入夏天的時候,一樣的茶,突然變得好難入口啊。不只是感覺比較燙而已,滋味扎口,喝完之後,喉頭那裡似乎刺刺的。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還理不出一個頭緒來,在那段還不懂得細微調整泡茶手法的日子裡,誤打誤撞的,剛好替茶席換上一組新買的寬口矮杯。僅僅是換了一組小茶杯,說也奇怪,刺刺感不見了,轉而好入口,茶滋味甜而細軟多了。明明是一樣的茶,一樣還不夠細微的我啊。這滋味、這經驗,實在太令人震撼了。正沾沾自喜的時候,回到秋風颯起,漸漸涼爽起來的日子,矮杯裡的茶,又顯得薄了。 於是得到經驗,換回原本杯口略收的高杯。再次感到好奇妙啊,厚而紮實的感覺回來了。自此之後,只要到了夏天,連在家喝杯冷開水、冷茶,也都很願意不怕麻煩的換上玻璃杯。就口時,杯緣薄薄的觸感,玻璃那透明的視覺,還沒喝到呢,就都讓人覺得有涼意。而平時放在室溫中的杯子,因為薄、因為玻璃的特性,冰冰涼涼的茶,傾入杯子後,它們既不奪走茶的香,也不奪走茶的澄澈清涼,真的比較好喝耶。 每回想起這些迷人的滋味與感覺,就很開心而且期待的,把櫃子中的寬口矮茶杯、玻璃杯們,一一搬出來洗淨擦乾,等著迎接一季有涼意的夏天。
  • 夏蟬聲中喝的茶

      「咦?我竟然有這個啊,今天來喝一點不一樣的茶吧。」疫情中的日子,每天對望食器與茶道具棚,看著看著,居然發現了幾盞繫在包裝裡,從未打開過的玻璃道具。夏蟬在對面樹間大鳴的日子,就是該用玻璃道具,來喝幾杯冰冰涼涼的茶呀。   圖/文 盧怡安 扁而寬的急須,是沖泡日本煎茶的道具。和飲用台灣烏龍茶時需要的高溫,以及高而蓋子有拱的茶壺不一樣。日本煎茶和抹茶,香味比較不明顯,很少需要高的壺身或蓋拱來對流香氣。同時,抹茶是蒸好採來的茶菁之後,就細細磨碎來喝的茶,茶裡面比較苦澀的物質,會因為高溫通通跑出來。用六十五度左右的水溫,緩緩沖泡煎茶,或八十度左右的水溫刷開抹茶,就很溫潤好喝了。所以寬而矮的玻璃急須,不用太擔心用高溫的水注入會怎麼樣,剛好用來在夏天泡一壺煎茶,再適合不過了。 有一年夏天拜訪京都,發現常去的寺町通一保堂,多了四杯一組的日本茶體驗小席,覺得好好奇。於是和一對俄羅斯年輕情侶,一起眼睛發亮的站在側廂,期待穿白袍的灰白頭髮先生,會帶給我們什麼好喝的茶滋味。   站在吧檯旁品嚐的小席,很輕鬆,面前有一張白紙,印著四個小圓圈。原來這是等等每一小杯日本茶放在面前的位置啊。先來了一杯溫熱的玉露,初入口好像海苔的甘味,和清甘的滋味,淡雅溫柔。接著的煎茶與焙茶,漸次帶來青草和輕輕焙火的滋味。最後一杯抹茶,白袍先生溫熱刷開了抹茶,把漂亮翠綠色的茶湯,放在我們面前。 哇,微苦回甘的滋味好迷人啊。老先生看我喝得一臉滿足,很開心地跟我聊了起來。但是俄羅斯情侶一時安靜了下來,一望過去,啊,果然對他們來說太苦了點是嗎?老先生一點都不匆忙,慢條斯理地打開不知道什麼魔法小罐子,夾了一顆什麼來。喂,該不會是一顆冰糖吧? 不是冰糖,但是一顆圓圓的冰塊。他加入我們喝到一半的抹茶小杯裡。抹茶變成了冰抹茶啦。甜潤順口的感覺馬上把氣氛變得不同,來自俄羅斯的兩位也驚奇的睜大了好漂亮的大眼睛,開始加入了我們熱絡的聊天。   一面翻著京都的回憶,我一面把平時用的玻璃茶盅,架上一只金網茶勺,裡頭放著的不是別人啊,正是幾顆小冰塊。煎茶在急須中溫溫泡開了之後,順著急須的壺嘴注入茶盅,穿過茶勺裡的冰塊,把濃濃茶湯化開變成涼涼可口的茶。 配蟬聲,用兩盞新開封的玻璃杯來喝正好。   盧怡安 生活雜誌記者經歷十餘年,關心生活中美好事物,包含藝術、飲食、旅行。 2010 年起開始習茶,從臺灣烏龍茶道的學習中,漸漸體會器物、滋味、態度與氛圍美感彼此之間的平衡。從文字工作者的身份,慢慢跨出,為不同雜誌擔任過攝影、FOOD STYLIST,或影片拍攝安排。   一日茶事 tsi-tlit-te-su 官方網站 一日茶事 tsi-tlit-te-su 粉絲專頁 盧怡安「TASTER」
  • 從清香甘活到飛機餅乾

        很甜香。有曬乾的蜜棗香,甜得很純粹。但卻又有一點 ……,嗯 …..,大麥香?有一點 …..什麼呢?「怎麼好像有王子麵的味道?」我還沒捕捉到腦中那一閃即過的印象,自小在茶行中長大的年輕傳人,爽朗直白的說道。「欸,為什麼我覺得是肉乾的味道?」我認識多年的年輕調酒師聞言插嘴道。哈哈哈,真的呢。   聊了半天的主角,帶一點微弱鹹甜的焦香感,是這一杯:來自花蓮的蜜香紅茶,所帶著的小個性。非常有趣。我們都偷偷瞄了一眼泡茶的主人,怕這樣的描述,太大逆不道。但那種「對耶,肉乾的香味呀」的共鳴,在腦袋上方盤旋不停,誠實不欺。 我好喜歡跟愛喝茶的年輕茶人也好、甜點師、調酒師,葡萄酒界的好朋友也好,咖啡師也好,一起分享手中喜愛的茶。他們口中豐富獨特的描述,都會讓我覺得好獨特、會心,好振奮,很有共鳴感。 我喜歡的傳統做法:發酵得足一些、焙得完整一些的杉林溪高山烏龍茶,特別是金萱種的茶樹,傳統上通常會用奶香,帶一點果香,來形容。我覺得很籠統,並不盡然貼切。 「飛機餅乾……是飛機餅乾的味道。」結果我泡完和大家分享之後,可愛甜美的咖啡師,不太有自信的脫口說道。我眼睛一亮,哇,那個奶油香味,賓果說出了我心中的感受耶。「是小林煎餅的味道。」另外一位接著說道,同席的大家開始頻頻點頭同意。對,那種青綠本質的杉林溪高山烏龍茶滋味,但帶上焙火香,用海苔口味的小林煎餅來形容,蠻有感的呢。好有趣。 鹹食口味是偶然才出現的啦,柑橘香、紅蘋果、海苔味……和相異於傳統愛茶人士的圈外,分享台灣烏龍茶大約兩年以來,我得到了好多有趣又貼切的詞語,每次都讓我覺得更貼近了自己喜歡的茶,當天那獨一無二的滋味。很有收穫。   當然我也是傳統愛茶用字的支持者。傳統上,好茶的評判標準,脫不了清香齋解致璋老師引用天遊觀道士靜參的看法,所提出的:「清甘香活」四字。澄澈的清滋味,當然最高;回甘的韻味,是烏龍茶令人著迷之處。香不用說了,東方美人的蜜香、包種茶的白花香、佛手的柑橘香,都讓人未喝先笑,好醉人啊。但那「活」是什麼意思呢? 我自己喜歡的,是高溫沖泡下的台灣烏龍茶,騰轉萬變的鮮活感。才入口一秒,一會兒遒勁帶硬朗的線條,一會兒化成一股輕妙的香甜味,飄起來了。我喜歡這種變化感,覺得是:「活」的真諦。但也有朋友引述前輩的妙喻,解釋好喝的茶,「活」的秘密,在於礦泉水與R.O.逆滲透水的差別。也就是豐富的內含物質,所帶來有層次厚度的滋味。也棒。 「醇」也是愛茶人士喜歡的傳統標準字。朋友再次妙喻,是全脂牛奶和脫脂牛奶,在舌上豐潤與否的差別。哎呀,這樣很容易了解。醇厚的茶,當然是令人低迴再三,喜歡的滋味。不過愛喝紅茶的朋友,口中說的「醇柔」,隱隱帶著不夠過癮的暗示,沒有紅茶應有,跌宕奔騰、收斂然後嘩地回甘的爽快。換作是喜愛高山烏龍茶的朋友,則是不錯的形容詞了。這對照也相當有趣。 我不是風味輪的信徒,也難以被傳統的形容詞關著。最喜歡與身邊的大家,同時細細品嚐,然後迸出腦中最直覺、最無需多思考的那個詞語。在那個瞬間,傳統用語也好、新派詞彙也不錯,因為誠心品嚐,忠於心中最喜歡的那個點,就是好詞。即使是解致璋老師,也曾為席上同學們誠實冒出的一句「肉粽味」,拍案不已。 我覺得有趣的,是在品嚐的過程中,不因循既有的窠臼,不會在活潑的茶裡面,找刻板的味道;而是靈活敏銳的,遵從與相信自己的感受,這最重要。咖啡師朋友,和自然酒圈的好多朋友,啟迪了我這一點。今後我也將新舊夾雜地,用有趣或老派的字眼,描繪出心中的茶滋味,希望和大家擊掌分享。   圖/文 盧怡安 盧怡安 生活雜誌記者經歷十餘年,關心生活中美好事物,包含藝術、飲食、旅行。 2010 年起開始習茶,從臺灣烏龍茶道的學習中,漸漸體會器物、滋味、態度與氛圍美感彼此之間的平衡。從文字工作者的身份,慢慢跨出,為不同雜誌擔任過攝影、FOOD STYLIST,或影片拍攝安排。   一日茶事 tsi-tlit-te-su 官方網站 一日茶事 tsi-tlit-te-su 粉絲專頁 盧怡安「TASTER」
  • 春天享茶鮮

      時而小露晨光、時而薄霧籠罩的春天,喝一杯帶有鮮甜味、花香的茶,彷彿口裡也有微光、晨霧、春芽和飄散的花,實在很享受。大概從一千兩百年前,中國西湖附近出現了至今享有盛名的茶—龍井茶。從清明到穀雨,是喝當季龍井最棒的時節。它是一種綠茶。極好的等級,採的是一芽一葉。帶著嫩嫩的綠色,龍井的滋味淡淡的,卻有種難以取代的鮮甜,清雅的香氣。在台灣,最知名的綠茶產區,在三峽。以前兩岸不通時,人們懷念舊時江南的綠茶鮮味,在三峽這裡栽種起青心柑仔這種茶樹,製作綠茶,念舊的喚它「龍井」、「碧螺春」。但它有自己獨特的香氣,充滿朝氣略帶陽光感,滋味明亮,很有特色。實在可以很有自信的,就稱呼它三峽台灣綠茶。還有一種很適合在春天喝的茶,大家或許更熟悉,就是文山包種茶。和綠茶不一樣,它是部分發酵的烏龍茶當中,發酵程度最低的一種。輕微發酵的製作手法,使它帶著宛如白色蘭花的清香,回甘有韻的好滋味。帶有青嫩茶芽的綠茶,用略低的水溫,也許八十到八十五度之間,暖暖的泡開它,清香與甜味很快就飄揚起來。而包種茶,喜歡在茶葉量上用得稍微多一些,九十到九十四度的水溫沖開後,很快在幾秒內傾出,不經過久浸。在取得很好的平衡時,馬上就能感覺,花香好迷人啊。有時像濃郁的玉蘭花,有時又隱微高雅得像不知名小白花香。當季的包種茶,第一泡通常很鮮,滋味既嫩又軟甜。但第二泡起,就有豐富的回甘韻味。包種茶的回韻,淡雅,卻可以很悠長。有時早上喝上幾杯,甘甜可以一直持續到午後。連大馬路上,一排小葉欖仁行道樹,都抽出了嫩綠色的新芽。春天不只是在山裡面、櫻花林裡而已,新綠無處不在。在這樣的季節景緻裡,泡一杯屬於春季的茶,輕鬆的喝著,把這一季的鮮甜,用舌尖記著。  
  • 樟樹湖的烏龍茶

      樟樹湖的烏龍茶,有一種特別的個性。和奮起湖一樣,樟樹湖在阿里山區中,並不是真的有一個「湖」,它就是一個比較凹、比較平坦的地方。   以前剛開始學茶的時候,還嚐不懂梨山茶、杉林溪茶的柔媚、婉約,我一直都喜歡樟樹湖高山烏龍茶的直爽,帶一點不好相處的微澀,然後再很爽朗的,一下子化開而回甘,很暢快。我蠻好奇,是什麼樣的風土條件,會造就這樣充滿少年個性,而非少女感的高山茶滋味呢?跑一趟樟樹湖不就知道了? 樟樹湖是住在嘉義一位朋友,心煩時會油門一踩,就上山去散心的秘境。她寄給我一張照片,山谷之間有一座小小的、不張揚的山坡,那就是了。開車上山,在彎過奮起湖而沒有停下來的一晌之後,一個大彎,我很快發現了她照片裡那一個,完美的俯望角度。 阿里山尖峭的群峰之間,有一巒不太被高峰所遮蔽,向陽而挺立的坡。啊,沒錯,這裡就是樟樹湖了。我看著這被陽光寵照的山頭,心想,怪不得那滋味,直接而俐落,若冬日用高溫沖下去,茶裡帶一點稜角,不怎麼細軟。但回甘,卻全面倒湧,豐厚的甜味一直來。這種直爽的個性,無疑來自風土,騙不了人的。午前到這裡,正在曬茶菁的埕上,拉起了黑網,光線正燦爛呢。但山中奇幻,很快就飄來山嵐,挺尖的山峰間有紗裙,飄渺仙裊。循另一位朋友推薦,來到百冠製茶廠年輕一代新血剛成立的「霧裡村」準備賞霧。雲氣未來,年輕的主人簡莉芩先端來一杯昨冬今春的冬片,說嚐嚐看吧。哇,看上去是金黃的烏龍茶色,湯面飄來的氣息,和落喉以後的尾韻,卻是感覺橙紅一片的蜜香味。原來這麼高海拔的地方,還真有小綠葉蟬作用後,可以收得漂亮蜜香滋味的高山烏龍耶。 山的曲線太美,我坐在玻璃窗裡面看久了忍不住,於是央求百冠製茶的簡太太,讓我們到茶園裡撒野。遠看茶園裡銀白的樓梯非常浪漫,天哪,近地一爬,手腳都發軟。山勢陡到了一個驚人,用輪胎疊起的小路是捷徑,但連當地人都不建議我們走,軟滑倒一踩不順就可能直接下山囉。但茶樹一株株長得真好。樹並不像茶飲料廣告裡面那麼整齊而地面乾淨。大花咸豐草、紫花藿香薊,各種野地植物冒得到處都是。茶園邊上還有大棵的李樹。簡太太說,紅肉李看到就摘吧。太有趣的經驗,在茶園滿是草的地上,啃自己摘下來的紅肉李,吹那些爬上山坡的涼風。對,當然是很快就曬傷了。低估了涼爽二十二度山間裡,一樣旺盛的迎光山坡上,陽光直曬的威力。卻是心甘情願被曬傷啊。 回到台北,只能從杯中想念樟樹湖。和我一起在茶課上享用樟樹湖高山烏龍茶的客人,有花藝愛好者、咖啡師、甜點師傅,雖然不常喝茶,味覺和嗅覺都敏銳而好奇。跟她們一起喝這茶,幸福極了。甜而醇香的前兩泡,她們與我分享喝到的甘蔗香氣、蜜糖味,但隨後而來的是帶一點收斂的苦甘感,可一點都不是傻白甜。最後才是回甜,我們越是聊得起勁,越是甘甜。和那塊土地一樣,峰迴路轉。這就是我希歡樟樹湖的地方。   盧怡安 生活雜誌記者經歷十餘年,關心生活中美好事物,包含藝術、飲食、旅行。 2010 年起開始習茶,從臺灣烏龍茶道的學習中,漸漸體會器物、滋味、態度與氛圍美感彼此之間的平衡。從文字工作者的身份,慢慢跨出,為不同雜誌擔任過攝影、FOOD STYLIST,或影片拍攝安排。   一日茶事 tsi-tlit-te-su 官方網站 一日茶事 tsi-tlit-te-su 粉絲專頁 盧怡安「TASTER」
  • 沁涼消暑的熱茶

     以前夏天的時候,想解解暑氣,總希望能喝一杯冰冰涼涼的飲料。在這個初夏,一個又悶又熱、快下起雷雨的午後,居然讓幾杯熱呼呼的烏龍茶,帶領著我,不燥不黏的散去熱意。 很奇妙不是嗎?天氣這麼熱,冷泡的茶比較討喜吧?用傳統工夫茶的泡法,九十幾度高溫沖下去,怎麼可能喝得下去嘛。 說也奇怪,台灣烏龍茶有一種魅力,因為高溫,帶出一種宛如幽谷蘭花的清香。不只是從杯面聞得到,啜入一口,由口內竄上鼻樑,不斷向上繚繞,帶來一種清爽感。而且明明很燙,但入口不僅僅只有淡雅,也有回甘。幾年前第一次在夏天,喝到這樣一杯精心泡的熱茶,讓我腦中一閃即現的竟然是:好清爽、好沁人啊。品嚐完久久之後,喉頭仍然是微微的甜,好舒服喔。 像是被鬆開來了一樣,暑氣真的從身體裡淡散了。 今年初夏,很開心能在一棟日式老房子裡,認認真真的泡一席茶。但今年悶熱似乎來得特別快,窗外是百分之七十幾的高濕度,和直逼三十的溫度。何其有幸,燒好水準備泡茶時,冷氣剛好壞掉了。在這個快要下起雷雨的午後,傳承傳統工夫茶、但以自創的方式教導我們的台灣烏龍茶道老師,很乾脆的把落地玻璃窗,全部推開。 悶濕全到場了。心裡想著的是,汗都滴下來了,這麼熱的茶還喝得下口嗎? 一直惦記著:心要快點靜下來、靜下來的時候,反而很浮躁。但一提起水壺,準備往茶壺裡注水的時候,因為專心,整個忘記悶熱,忘記汗滴,忘記自己給自己要靜下來的提醒。一注入熱水,茶香馬上就飄揚起來了。因為香味清雅,黏濕的感覺很快就被趕跑了。因為喉頭不斷有清甜回甘的滋味,來回繚繞,身體裡的燥熱不耐,也被解開來了,很放鬆。 講起來都像故事一樣很傳奇,真希望這種舒暢清涼的感覺,有更多的人能親身感受得到。要不要,試著讓烏龍茶、包種茶,陪伴你渡過這個夏天?
  • 玫瑰花香的東方美人

        入冬以後的花草,繽紛、盛放,節慶感濃厚。左手一欉金黃熾烈的金合歡,右手一大把橘紅的銅錢花,還有濃綠中點綴朱紅的千兩。一樹一樹的,燦爛不休。在這樣的氣氛裡,我少數有了想把喜愛的烏龍茶擺一邊的心情,想喝好多好多花花草草的茶。   泡開同樣看起來是棕色的,一壺玫瑰紅茶。杯子裡,卻是繁花盛開。飄來的不只是玫瑰、紫羅蘭的氣味,還有許多嫣紅嬪婷的香,與姿態。身邊的朋友起了玩興,把玫瑰紅茶兌上一些東方美人茶,溫柔小心地泡開。一種柔雅甜美,但花香迸放的氣息,暖暖飄來。第一次喝到與玫瑰花一起綻放的東方美人味,很令人喜歡。 於是大家都玩起來了耶。紛紛把香草氣味濃厚的草本茶,兌上各種自己喜歡的烏龍茶。雲深霧裊的烏龍茶,有了陽光曬過的草皮香,有了小朵小朵野花,這裡那裡開著的俏皮感,泡著和喝著,都蠻好玩的。 近來身邊的朋友,對於拓寬烏龍茶的邊界,玩心真的較以往更盛。在大稻埕,百年老茶行有記茶行的隔壁,自家第五代的聖鈞開啟了烏龍茶的新喝法。自慢的包種茶,輕烘焙和中重烘焙的,兩種加乘在一起,是小玩法。包種茶和氣味、方向完全不一樣的紅玉紅茶組合在一起,才是新奇呢:用加壓氮氣 on tap 的方式,注入在長玻璃杯裡,表面一層薄薄,綿綿密密的氣泡,甜耶。平時感覺輕揚的包種茶,和厚暖、西式的紅玉紅茶擺在一起,卻甜甘合一,喝起來驚喜、開心。 像聖鈞這樣,在很了解台灣的烏龍茶之後,放肆的組合法,是一種樂趣。然而身邊也有完全不了解茶,但躍躍欲試地開始動手組合這種茶、那種茶的朋友。「啊,好像怪怪的。」朋友泡完,自己喝了一大口,笑了起來。要真的驚為天人的好喝,也沒那麼簡單,但我們就這樣一起喝著,配點心,也不錯呢,還真開心。對我來說,朋友的手路雖然還稱不上好喝,但只要在旁邊看著她自己覺得,啊,不甘心,好想繼續鑽研,不失為也是另一條燃起興趣的小路,我就好支持。 對喜歡氣味,喜歡美味的朋友來說,玩茶說不定是一條新的、開心的小路呢。 盧怡安 生活雜誌記者經歷十餘年,關心生活中美好事物,包含藝術、飲食、旅行。 2010 年起開始習茶,從臺灣烏龍茶道的學習中,漸漸體會器物、滋味、態度與氛圍美感彼此之間的平衡。從文字工作者的身份,慢慢跨出,為不同雜誌擔任過攝影、FOOD STYLIST,或影片拍攝安排。   一日茶事 tsi-tlit-te-su 官方網站 一日茶事 tsi-tlit-te-su 粉絲專頁 盧怡安「TASTER」
  • 秋天,品嚐不同的蜜香茶

    「蜜香系」的茶,近年發展出許多種類,都好受歡迎。傳統的東方美人茶之外,品嚐蜜香烏龍、蜜香紅茶,都有很不一樣的個性。 每回到了秋天這個時候,身邊就會有朋友開始說:好想來杯充滿蜜香的熱茶呀! 這幾年,「蜜香系」的茶,真的很受歡迎,種類也很多。蜜香紅茶、蜜香烏龍,變得蠻常見的。不過,台灣烏龍茶中最典型、也最傳統的蜜香系,應該是白毫烏龍。這種茶更常被傳頌的名稱,還包括東方美人茶、膨風茶等等。白毫烏龍,或稱它東方美人茶,既不是添加了蜂蜜,也不是將香氣薰上去的,而是天然散發出蜜一般的甜香味,就是因為這樣,才特別迷人、珍貴。 原來,這是在台灣悶熱而潮濕的夏季,茶樹嫩芽受到小綠葉蟬等昆蟲襲擊時,所分泌散發的一種物質。目的是在吸引小綠葉蟬的天敵前來,把它們消滅或趕跑。將這樣的嫩芽採摘下來,經過高度的發酵後,一種天然的蜜香,就能優雅的飄揚出來。由於嫩芽的背面,通常長滿白色的毫毛,因此稱為白毫烏龍。而因為它的蜜香迷人,纖細、優雅,甚至帶著一種豔麗而女性的氣味,在世界上幾乎是絕無僅有,傳到英國時,受到女王稱讚它為「東方的美人」,所以「東方美人茶」的名稱,這才比白毫烏龍更為響亮。 蜜香烏龍、蜜香紅茶的香氣原理,大致上與白毫烏龍相同,多半都是因為小綠葉蟬的叮咬而天然產生的。不過,製作過程不太一樣。像是在南投縣鹿谷鄉,按照凍頂茶區的做法,將它發酵、揉捻成類似凍頂烏龍茶,就成了蜜香烏龍。 在鹿谷,它還特別被喚做貴妃烏龍。它是球狀的,乍看真的很像凍頂烏龍茶,而不是像白毫烏龍般呈現散狀。帶著蜜香的它,喝起來比傳統遒勁有力的凍頂烏龍茶來得柔美,但整體的滋味,卻比白毫烏龍耿直方正許多。蜜香紅茶則有許多是在花蓮茶區。它是將受叮咬的夏茶,發酵至百分之百,製成類似傳統紅茶的樣貌,多半帶有紅茶奔放的氣質,滋味比較雄厚。比纖細、香氣飄雅但稍縱即逝的白毫烏龍,更適合搭著一些甜的點心品嚐。 奔放、優雅或耿直,今年秋天,你想要來一杯怎樣的蜜香系熱茶呢?
  • 聊天的茶 品味的茶

    想聊天暢談的日子,就喝聊天的茶;想鑽進茶的世界,聽聽它給予我們什麼啟發,就品嚐專心一意泡出來的茶。 朋友知道我學茶學了幾年,想過來喝一杯。但又作罷說:啊,妳們喝的茶,太嚴肅,我可能喝不懂吧。我大笑,說,那就喝一杯輕鬆的茶、聊天的茶嘛。可能茶席看起來佈置得比較隆重,我時常被覺得,好像喝茶永遠都喝得很嚴肅。哈哈哈,沒有那一回事。茶席的真諦,是款待。讓客人舒服自在滿足,才是要緊事。 記得有一回,兩位朋友遠從台南來,想來家裡喝杯茶。我嚴陣以待備好了常練的烏龍茶,仔細檢查每一項細節。她們路上突然傳訊息來說,還帶了名東的蛋糕,一起吃哦。我一聽,馬上知道客人們想要輕鬆地聊天,以茶佐蛋糕。於是速速換上大的玻璃濾壓沖茶器,準備一般水杯大小的玻璃杯,可以暢飲的。果然,三個人喝著輕鬆的茶,聊得非常開心。要走之前,她們小聲地說,還是這樣的茶對味,太嚴肅的茶席,她們喝不來。「客人開心最重要。」我說,這樣泡茶的人也會打從心底開心。喝茶、泡茶,應該是挺有彈性的事才對。不禁想到,這就好像每年都有日本朋友會來台灣拜訪,幾個大男生,其實最喜歡的就是台灣的牛肉麵、滷肉飯、道地的台灣小吃。可以大聲聊天、暢快放鬆的地方,讓他們最難忘,每年都因此期待再來。也就不用非要帶他們去什麼高級餐廳或嚴肅正式的地方不可。 然而,幾年之間,他們越來越懂台菜,我很想介紹他們一家Fine Dining餐廳,用的完全是台灣在地食材,只是用比較國際的烹飪語言來表達。我一直很忐忑,不知道他們是否會覺得太拘束、太隆重。結果,意外的,他們印象深刻!對細微的台灣食材味道,有新的發展可能性,感到驚喜,也有不同層次的感動。 品茶也是一樣。有一位平時雖然沒有機會接觸台灣茶的年輕甜點師傅,但味覺敏銳、對台灣茶也相當好奇。於是在一個其實超不方便的下雨天,我認真的攜上大包小包道具,毫不妥協地款置了一席正式的茶席。她在第一杯就品嚐到高山烏龍的鮮爽與甜味,並喜歡隨後幾杯細膩的變化、轉折與回甘。我們細細討論與體會了許多茶的氣味,如何瞬息萬變,茶主人和客人都很有收穫。對我來說,仔細品茶或日常喝茶這兩種不同的方式,與食物和餐廳的選擇,有異曲同工之妙。想聊天暢談的日子,就喝聊天的茶。就好像上小酒館或吃路邊攤,療癒滿足。想鑽進茶的世界,聽聽它給予我們什麼啟發,就品嚐專心一意泡出來的茶。像去Fine Dining一樣,它對我們固有的想法,會帶來一些振奮、刺激,然後是一些驚喜與回饋。 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喝茶、品茶方式,在我生活中並行不悖。不會總是要很嚴肅,也不會因為太自在隨便,而失去了領略茶當中細緻變化所帶給人感動的機會。
  • 讓一款茶 陪你走過春夏秋冬

    前陣子,有好幾個大冷天。一早起來,是不是覺得凍得不得了?(原文撰寫於三月初) 腳底很冰,心裡想的卻是:「好難得的冬天。」在這個冬天都不冬天的年代,低溫實在是很可貴的。於是第一個念頭,就是趕緊起床,想來泡一壺常泡的高山烏龍,不知道在這樣的寒冷中,它會迸發什麼滋味呢? 選了一包開封時間稍微比較久、燥氣都變得溫和了的茶,用比平常高的溫度沖泡它。在凍手凍腳的晨光中,除了暖熱開心,哇,很有韻味、很馥郁耶。 像是沉睡已久的枝枒與花苞被喚醒,霎時綻放飽滿的滋味與芬芳的香氣,餘韻久久都還在口裡回甘。這是和此款高山烏龍茶相處四年來,也難得品嚐到的特別滋味。覺得這樣的體驗好珍貴。 單單是同一座茶園、同一位製茶人、同一年份、同一季的茶,我存了不少的量,已經連續喝它兩年,中間不曾變心。每週每週感受它不同的風味,竟然從來沒有令人覺得單調重複過。 從最初的春天,得到它鮮爽清雅、口裡含香的滋味;到夏天柔軟清甜,很順口的味道,就很不一樣了。沒想到,到了秋天的乾燥氣候裡,它可以散發絕妙的香氣,久久不散;到了冬天,就能用高溫釋放出它厚實的韻味來。 隔了一年,儘管四季照樣遞嬗,然而每回遇到的氣候條件並不盡相同。人也不一樣了,手法更細膩了一些,經驗也隨著練習的次數慢慢累積。於是同一款茶,時而奔放昂揚,時而婉約柔順,真的變化好多啊。有時與一起學茶的同學分享,相隔不過短短兩週,卻喝到很不一樣的滋味,大家也覺得它好像變成不同人似的。 因為朝夕相處,細細鑽研,因為從來不變心,所以大概越來越懂得怎麼順著當日的天氣,怎麼順著茶葉當日的變化,順勢而為的,泡出在當下平衡的滋味來。當然,也常常不順手,會遇到泡得不好的時候。然而,好像因此多懂得一點茶的脾氣。而且知道往後的日子,還有許多不同的時機,能夠品嚐更多豐富的變化,便覺得好期待。 喜歡茶的朋友,要不要試試看,用台灣烏龍茶道或工夫茶的方式,讓一款茶陪你,體會春夏秋冬不同的幸福感呢?
  • 順手的茶席,最舒服

      冬天裡,難得的陽光灑在我落地窗前,金狗毛蕨類細密的葉子,被篩成好漂亮的影子,忽明忽滅,在橡木地板上。「哦哦哦,快快快。」顧不得一桌子什物沒收拾,顧不得一籃子衣服還沒洗,還有工作上的提醒,叮叮叮響個沒完。但就想趁陽光還暖的時候,來泡幾杯,冬天裡的高山烏龍。所幸用得順手的茶道具,像懂我的老朋友一樣,安安靜靜的在邊櫃上等著,拎來馬上可以成席。   奶潤的白瓷小壺,放進近期剛從古物店淘來的橢圓金屬盆,相對應的茶盅,兩只小杯,其實就這三位,馬上可以坐下沖茶來喝了。不過擺上習慣的水方,順手好用的茶則和茶匙,能更得心應手。鮮熱的沸水沖入,梨山華岡的高山烏龍,馬上既艷又香。冬天喝茶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非得小心翼翼的注水、留心水溫。茶在這個季節和我一樣,好喜歡熱熱的、暖暖的、滾滾的,立刻回報以豐富的、熱情的香,好令人開心。 果然,陽光一下就縮了回去。但在這三、四十分鐘裡,我們寧靜安詳的,配著茶香,相處了一會兒,我已經好滿足。拍拍我的小壺,和迅速排成隊形的小匙、小杯們,超級感謝他們是如此的合手,寵我,讓我能夠在短時間內享受,喝喝一個人的茶。有朋友跟我說,哎呦,想到要成一個茶席,就覺得好麻煩,好費神,不然還是喝一杯咖啡好了。我大笑不已。大概在我大學時期,同學們最常約了就上貓空。撲克牌帶著,叫了芭樂乾和茶梅,隨便點幾種茶葉,水滾,壺來,沖就對了。配茶,配果乾,配吆喝來吆喝去的打橋牌聲,歡樂又隨性。從來沒有誰會說,哎呦,泡茶我不會啦,妳來。 這種在生活裡享受茶的興味,好像淡去了,成為過往。其實好推薦那些手沖咖啡很強的朋友們,準備兩只蓋杯、小壺、小杯,沖茶也很好玩的,泡泡看(招手)。但我懂,好多喝咖啡的朋友,看到常見的茶席,插花、鋪布,馬上退堂鼓。哎呦,黃道吉日之時,款待同好朋友,我們當然慢條斯理的插花,同一種茶練習數月,一個區域、一個區域慢慢調整打理,想要更美。但享受一個上午的陽光時,壺來,就沖,茶席很可以簡單。壺、盅、杯備著,茶則、茶匙、水方來,其實就好好用了。 茶則是茶葉從袋子裡倒出來以後,暫時停歇的地方。當然也可以直接置入壺中。但我好喜歡趁它剛出罐的時候,放在細而長的茶則裡面,開心地聞聞茶葉的香味,體會一下此刻的它,暗示著我怎麼沖泡好。 茶匙是手的延伸,深入壺中調整茶葉的位置、鬆緊、熱度,輕巧便利。水方是放置溫完壺、杯後不用的熱水,泡完的茶葉等等的大容器,有了它,桌面乾乾爽爽,等等收拾超快。這幾件道具,在我的邊桌上,不複雜也不麻煩,隨時等著我。這些,一個人喝茶的小道具們,是一個中性的起點。往細處去,可以配上更多道具,更深更深地鑽研,細緻的茶滋味。往鬆處去,可以簡簡單單的沖一下,配點心、配陽光、配放空,都好。誇張一點的說,我其實不太贊成一開始就排得一桌豐富而華麗的茶席,反而是先從一個人簡單的茶席開始,熟悉摸得自己泡茶的手順、習慣,然後會很知道自己什麼道具,最適合放在哪裡,距離是如何。從那個起點開始,再安排植物、再安排鋪的、墊的,會很順理成章。而且茶依然好喝。 我開始學茶了一陣子時,好喜歡一張方形的,淡綠色的細緞布,但把茶壺放在上面,怎樣都泡不好喝。教我茶的老師說,妳起來我泡泡看。老師一坐到我的位置上,馬上把緞布挪了靠近自己,還沒起沖,我已恍然大悟,茶壺在我不熟悉的位置,我很吊手,像伸長了手要在離身體遠方的鍋爐,炒一鍋飯,位置好不順手,啊當然味道不好。茶席很美,但一切都失去了意義。 那麼,讓我們先從享受好開心的時光、好好喝的茶滋味開始,把一個人的茶道具,用順用滿,好嗎好嗎。   圖/文 盧怡安 盧怡安 生活雜誌記者經歷十餘年,關心生活中美好事物,包含藝術、飲食、旅行。 2010 年起開始習茶,從臺灣烏龍茶道的學習中,漸漸體會器物、滋味、態度與氛圍美感彼此之間的平衡。從文字工作者的身份,慢慢跨出,為不同雜誌擔任過攝影、FOOD STYLIST,或影片拍攝安排。   一日茶事 tsi-tlit-te-su 官方網站 一日茶事 tsi-tlit-te-su 粉絲專頁 盧怡安「TASTER」
  • 高腳杯喝高山茶

      日子轉涼。在前陣子固定與咖啡師、甜點師傅,和一群同好分享的茶時間裡,我悄悄換季,把寬矮的瓷杯,換成了高腳杯。啊,不是喝葡萄酒的玻璃高腳杯,是瘦長高䠷的白瓷小杯。   相較於開開心心沖一大壺、和朋友邊吃茶點邊配著的下午茶,任何漂亮的、可愛的、奇特的、新買的杯子,我都抱著歡欣到近乎獻寶的心情拿出來用;然而對於細細注意燒水火侯、默默感受著茶葉狀態而泡出來的烏龍茶,我依賴著傳統的、樣貌不奇的,甚至看上去有點老派的古典茶杯,依賴很多。 口緣微向外翻、頸子內收、肚有點圓、有圈足而薄透的古典白瓷小杯,看起來雖然很老派,像從故宮偷渡出來的,但總是能帶給我翻騰多變的茶滋味、高溫卻不燙手又易入口的角度,還香暈了我。所以我老是抱著它們,不輕易愛上其他的杯。可是就在前一陣子,在常去的茶館,看到俐落瀟灑的主人,桌上放著一圈五只,有高高長腳的杯子,卻忍不住分心、心動了。 啊,怎麼那麼可愛啊。 比夏季寬矮杯面的瓷杯,細長兩倍的設計,與其說是優雅,更令人想脫口而出的是可愛。不曾變心的我有點猶豫,但還是任性地搶走人家主人的收藏,把高腳小杯擄回家了。好不好用回家泡一席茶來喝喝看就知道了。好發香,好順手的杯兒們啊。一樣微微外翻的撇口,很容易引導著高溫卻香味裊繞的茶水來到唇邊。細長的杯容量,在此刻秋季的風中,留住了烏龍茶的溫度,和香味,瞬息萬變的甜、香、微澀轉甘,都被包繫得很令人開心。我選了平時愛喝的包種茶,和不怎麼擅長的梨山華岡高山烏龍茶,分享給大家。 今年春天的包種茶,在秋天享用,白色蘭花一般的香味還年輕新鮮,而滋味跌宕。細柔的多次手擾發酵,使得它回甘馥郁得,饒有層次,不是輕輕柔柔的青綠色調子而已。斟入深而長的杯中,比平常保存得高溫,滋味之中,俐落的線條感更明顯,我好喜歡這樣有個性的表現。 梨山茶則如同它受人歡迎的特徵那樣,第一口就甜。然而足夠的發酵使它帶一點深沉,帶一點勁道,然後是已經化開多年的溫柔焙火香。焙火氣味和發酵甜味,留在高腳小杯深深的杯底,好甜好甜,捨不得斟上第二杯茶呢。 喜歡上這樣深深長長的高杯子,是我這個秋天進化的一小步。   盧怡安 生活雜誌記者經歷十餘年,關心生活中美好事物,包含藝術、飲食、旅行。 2010 年起開始習茶,從臺灣烏龍茶道的學習中,漸漸體會器物、滋味、態度與氛圍美感彼此之間的平衡。從文字工作者的身份,慢慢跨出,為不同雜誌擔任過攝影、FOOD STYLIST,或影片拍攝安排。 一日茶事 tsi-tlit-te-su 官方網站 一日茶事 tsi-tlit-te-su 粉絲專頁 盧怡安「T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