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冒險,從味蕾開始

      食欲,是一隻無所不在的狼。——莎士比亞   說起飲食文學,似乎與「鄉愁」一詞密不可分,每個人的心中總有一道菜色,代表的是媽媽的味道、兒時回憶、家鄉的風景。許多認識的留學生,往往是從完全不會做菜,到能夠獨力做出肉燥飯、牛肉麵、蛋黃酥,就是受到這股思鄉情懷的驅使,開始嘗試復刻讓自己魂牽夢縈的食物。味道,有點像是某種召喚術,透過嚐到相同的滋味,能夠召喚出特定的記憶片段,在情感的連結上,這類食物是屬於「過去」的,累積下來,可以是家族史、民族誌,更大一點甚至可以是人類文明發展史。 也因為如此,飲食,是認識一種陌生新文化的好方式。飲食中蘊含的文化意義相當龐大,對於特定食材的吃與不吃、用餐禮儀的規範、食器與擺盤的選擇,在在都能展現該文化的歷史脈絡;而隨著人們的遷徙移動,不同食材和烹調方式也擴散到不同的區域,並且慢慢融合,創造出更多元的組合。想要一窺飲食文化的奧妙,我們不必然要是美食家,也不需要是人類學家,但至少,要能夠當一個冒險家。 名廚安東尼波登曾說:「當我踏入從未拜訪過的城市,我會在早上六點,先去當地主要市集,觀察人們購物,你會發現他們買了什麼,真正吃的是什麼。」這幾年,走進當地市場的旅行方式也變得熱門,因為這是深入在地生活的第一步,即使在台灣,也有達人帶你逛市場的半日行程,親眼去看看產地直送的食材,看看人們生活的樣貌。對於習慣在超級市場裡購物的現代人而言,逛市場是一項非日常的行動,沒有保鮮膜與價格標籤,更多的是試著自己動手挑選,如何與商販們互動搏感情,都是新的挑戰。若是能夠獲得攤主青睞,或許還可以獲得一點免費的蔥蒜辣椒,同時討教更多關於食材保存和烹調的小秘訣。市場裡除了販售新鮮,更展示著人情與生命力,讓我們記得食物原本的樣子,也記得與人面對面的溫度和美好。 生在全球化的時代,出國旅行變得非常輕鬆,有飛機大幅縮短移動時間、訂房訂票訂行程全都可以透過網路、跨國連鎖餐飲解決飲食習慣不同或水土不服的問題,旅行與冒險再也不是同義詞,但似乎也少了點樂趣。尋常巷弄裡,在資訊交流平台上完全查不到評價的小餐館,可能會藏著令自己驚豔而難以忘懷的,獨一無二的旅途滋味。相對的,也多虧了全球化,世界各地的食材流通變得簡單,即使足不出戶,也能享盡各國美味。活著,就是離不開吃,即使是無法深愛其他文化中的某些菜餚,但是一顆開放而勇於嘗試的心,絕對能夠讓自己的人生旅程更豐富。 伊日書屋推薦 《魚翅與花椒:英國妹子的中國菜歷險》 扶霞.鄧洛普 Fuchsia Dunlop|貓頭鷹出版社|2017.01.05   《野島剛漫遊世界食考學:五十歲的一人旅,從「吃」進入一個國家、一段歷史、一種文化的奇妙田野探訪》 野島剛|有方文化|2020.01.07   更多新書資訊請參考「伊日書屋 YIRIBOOKS 粉絲專頁」
  • 出走,未必要到遠方

      開拓視野、勇於冒險、直視本質、貼近彼此、感受生活,這就是生命的目的。-<LIFE> 雜誌座右銘   近年來在台灣常常聽到的勵志關鍵詞裡,一定包含這一項:跨出舒適圈。鼓勵青年們做出改變,跳脫原本已經習慣的生活或工作模式,出國打工度假的壯遊是其中很熱門的選擇。能夠率性地往未知的遠方大步邁進,確實會是生命中很寶貴的經驗,但如果沒有那樣的餘裕呢?不遠行,難道就不能變得不同嗎?而遠行回來後,仍要回歸日常生活,也終會逐漸變得僵化吧。 關於這些提問,《辭職旅行的意義》作者上田莉棋的說法是:要為自己、為生活找一個出口;而為生活找出口,就是找一樣想做的,狠狠地沉迷下去!透過這本書她想傳達的,並非鼓勵每個人都仿效她辭職去旅行,只是分享她藉著辭去工作,在旅途中試著探索,生活與生存之間,是不是注定只能選擇一種,而她的經驗得出的這個答案,我十分認同。生活的出口不一定要是物理性的,不一定要前往異地旅行,亦不需要特別放棄現有的任何東西才能換取,更不用考慮是否具建設性,只要是自己真心喜歡的事情,什麼都好。這個出口不是為了讓他人讚嘆你的人生多精彩,而是給自己更多能量,面對生活裡的種種磨難。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 2013 年上映的《白日夢冒險王》並且留下深刻印象,冰島的壯闊風光、男主角冒險的旅程,與他自我追尋的改變,但我尤其喜歡電影最後揭曉,攝影家特別設定作為最後一期雜誌的封面照片,是男主角認真專注地工作的姿態:極其日常,卻也極富美感。那是出發冒險之前的他,雖然在交友網站上的個人特殊經歷上一片空白,但內在絕非乏善可陳的人。白日夢縱使沒有付諸實行,也是一種出口,讓他在認真嚴謹的工作之中,有一點喘息的空間。 年度轉換之際,很適合作為改變的起點,一切都是嶄新的、值得期待的,讓人想起兒時熱衷的新年新希望計劃,似乎換了一本新的日曆,日子便是全新的,充滿積極向上的動力。接下來這一整年,伊日書屋將繼續陪伴大家,不用丟棄舊的自己,也能發現新的自己。2020 年的年度主題訂為「出走」,以詩歌、以散策、以旅行、以閱讀、以藝術,從日常出走。我們想成為一個生活的出口,一種沉迷的理由,一場只消轉進巷弄就成立的出走。遁逃到一本書所建構的不同時空,過一段他人的生活,或只是靜靜在書屋一隅坐著發呆放空,你的心也自由了那麼一會兒。 身處這個忙碌快速的時代,誰不想有時從「自己」出走?畢竟偶爾逃避,不可恥而且有用。   伊日書屋推薦 《辭職旅行的意義:拉丁美洲的感動;讓自己進化成更好的人》 上田莉棋|啟動文化出版|2015.02.25   《旅行的異義:一趟揭開旅遊暗黑真相的環球之旅》 伊莉莎白貝克|八旗文化出版|2014.12.31   伊日書屋 YIRI BOOKS  https://www.facebook.com/yiri.books/
  • 覺知,從紮根大地開始

      有些人以為離開這裡去別的地方生活,就能得到快樂,卻發現事情根本不是這樣運作。因為不管去到哪裡,你都把自己隨身攜帶了。―尼爾蓋曼,英國奇幻作家     「感謝自己與身旁的同學,一起分享彼此的能量;感謝健康的身體,陪你完成今日的練習。」一直很喜歡瑜珈課程的尾聲,閉上雙眼、合掌趺坐,聽老師用平靜溫和的嗓音,說出這番感謝的詞語。修習瑜珈之初,感覺自己像隻極為笨拙的動物,持續練習一段時間後,慢慢傾向將自己當成一株植物。課程開始前,便得設法讓自己兩邊坐骨能平衡地紮向地面,不僅如此,在站立重心轉換時,立在地上的腳掌必須確實踩下紮穩;當雙手撐起身體時,十指盡量張開,同樣地紮向地面。口令中反覆出現的提醒,讓「紮根」成了我瑜珈練習的第一個關鍵詞,也因而產生了成為植物的想像,縱使有那麼多的體式名稱,實為源自對動物的模擬。 動作是否靈活暫且不是練習關注的重點,因為移動的範圍與幅度不大,亦不求變換得快,而是要能明確意識到自己身體各處的肌肉,是有控制地動或不動,也必須清楚現階段能做到的難度,以免過度勉強反而造成身體的負擔。「覺知」,我的第二個瑜珈關鍵詞,然而那不知從何時起就幾乎斷裂的身體連結,總是需要倚靠完全的專注,才能透過幾個深呼吸,緩緩重建一點點。 《鳴響雪松》中,阿納絲塔夏告訴作者,自然原本就能供給人們所需的一切,不應為了生存而庸庸碌碌浪費天賦。她也曾這樣說道:「荒野裡—你們這樣稱呼,但它其實不是荒野,只是你們不熟悉罷了。有各種植物可以用來治療所有的疾病,這些植物就是為此而創造的,只是人類遺失了、或幾乎遺失了辨識它們的能力。最好的醫生就是你的身體,你的身體打從一開始就知道什麼時候用什麼樣的藥草,知道你該如何進食與呼吸,它甚至能在疾病形成前就加以預防。」 人與大地,與大地所孕育的一切,包括我們自己,怎麼會變得如此陌生?這種遺失的能力,該如何才能尋回?想重新與大地連結,試著化成一棵樹吧。要將身體盡量延伸開來,首先,是把腳掌深深紮向地板,再來保持核心收緊用力,穩穩地架起支柱,為延伸提供力量與空間。有如植物,先是生成根,自大地吸收所需的水分與養分,並透過莖部向上輸送供給,使其開枝散葉、成長茁壯,以致開花結果,並餵養更多生命,分享能量。 作為瑜珈練習者,以植物為師,期許自己能穩定如根、筆挺如幹、柔韌如枝,內斂如核果、盛放如燦花、放鬆如落葉。大口呼吸、享受陽光、腳踩大地,接受自然給予的能量,並在這紛亂不安的一年裡,從自己心裡找到靜定的力量。   推薦書單 《沒有愛的世界》/三浦紫苑/新經典文化/2020.05.13   《三千分之一的森林》/羅賓・沃爾・基默爾/漫遊者文化/2020.07.01   更多新書資訊請參考「伊日書屋 YIRIBOOKS 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