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日常美術館:蕭聖健 EVERY DAY MUSEUM:Hsiao Sheng-Chien

    月份: 2020 September - October
    主題ㄧ標題: 蕭聖健
    主題ㄧ: 機動藝術的人性溫度
    主題ㄧ連結: https://yiri.com.tw/category/yiri-living/483-2020-09-01-04-08-29
    主題二標題: 山行訪談__Ⅰ
    主題二: 山在天空下,也在我們的身體裡
    主題二連結: https://yiri.com.tw/category/yiri-living/484-2020-09-04-08-17-30
    主題三標題: 山行訪談__Ⅱ
    主題三: 都市與山林合一的帥與勁
    主題三連結: https://yiri.com.tw/category/yiri-living/485-2020-09-07-01-59-26
    主題四標題: 山行訪談__Ⅲ
    主題四: 山行
    主題四連結: https://yiri.com.tw/category/yiri-living/486-2020-09-14-01-52-24
    主題五標題: 山行訪談__Ⅳ
    主題五: 山仍在,有開始就不會太遲
    主題五連結: https://yiri.com.tw/category/yiri-living/488-2020-10-05-01-53-07
    主題六標題: 植物的五感世界
    主題六: 伊聖詩芳療生活館
    主題六連結: https://yiri.com.tw/category/escents/489-2020-10-08-02-16-45
    在台灣當代藝術的領域中,藝術家蕭聖健(1968-)可以算是新媒體藝術中著實極具著個人特色風格的代表性藝術家。 蕭聖健的作品就技術層面而言,可以被視作機動藝術之創作類型,然而在審美層次上則不同於歐美機動藝術發展的初衷。他的作品乍看頗有機械動力裝置強調動態的媒材特性,然而卻又跟單純強調動態與視覺變化性的機動藝術作品有些不同。這其中最大的差異在於藝術家往往在建構機械及組合物件時,刻意在材料運用上呈現出一種天真、粗糙的手工性。並在情境敘事的語言中進行具象情感投射或者對物件進行符號的隱喻。他的作品看似看似有著繁複的機械結構,卻藏不住細膩的人性溫度。
  • 紙上藝術導覽 - 2

    假期總是讓人覺得還沒開始就結束了,還有好多地方沒去、好多展覽沒看……,現在就跟著文字到駁二去體驗蟲鳴鳥叫的《夏夜》,到台中偷窺《烏合之眾》的豐腴女體,在台北空間裡感受《平行─光─線》的世界。當然除此之外,西班牙藝術家Guim Tio與日本藝術家平子雄一將再度來台展出全新系列創作,小動作2.0聯展藝術家以動力機械作品傳遞無可替代的人文價值,新銳藝術家李世文、巫宇庭、鄭子祺、鄒享想也即將在近期舉辦精彩可期的個人展覽。 夏夜│蕭聖健 個展 駁二空間 蕭聖健《夏夜》個展,特別選用了高雄城市生活中所容易得到的素材,來回溯這個城市與個人過往記憶中的自然印象。為了重現幼時記憶中的聲音,藝術家透過機械物質來營造諸多回憶中樹影婆娑的月下情境,試圖藉著以人造的聲響來模仿自然的音景,反諷人類為了追求工業發展與科技的文明,而不斷去破壞身邊珍貴的自然環境的盲目行為。如果說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改變了人原本的生活方式和環境,當自然的景色消逝不再,人聲鼎沸、人車雜沓取代了記憶中的蟲鳴鳥叫、田野蛙鳴。作為一個藝術家,蕭聖健無疑地在這殘酷的現實中透過他的藝術,建構起一個感性的溫床提供給觀者無盡的懷想。 烏合之眾│侯辰璐 個展 台中空間 中國藝術家侯辰璐幼時在山東的生活記憶,九○年代父母都在工廠工作,是那種群體生產線的環境,下工後所有人都會在公共澡堂沐浴過後,再回家。她永遠記得澡堂內瀰漫的蒸汽,以及工廠裡中年婦女豐腴的身材,也許是因為中年婦女並不像年輕人在意身材,所以一點都不遮掩的在澡堂裡穿梭。求學階段到了廣州,不管在雕塑或是繪畫的創作上,都看得出侯辰璐深受小時候在工廠生活的記憶影響,陶燒的手感溫度,透過醺燒的過程中留下的痕跡,讓作品更能感受到溫度跟時間性。 在繪畫上使用的紙材是酒廠封酒罈的草紙,粗纖維的草紙媒材結合墨色的線條,襯托出一種理性的溫度,作品裡呈現的癲狂狀態,明顯感受得到藝術家在創作時內心的情感抒發。而此次的《烏合之眾》,侯辰璐透過醺燒的方式讓陶塑本身可以呈現一種原始的樣貌,沒有釉色的包覆,透出陶瓷本身的材質感,讓看似考古出土的雕塑,三個乳房的女性,重新探討現代人的審美觀,三個乳房或許是天生、或許是後天的,但對於社會大眾而言群體的價值觀往往凌駕於個人,因此侯辰璐想要藉由創作探討當今社會的群體主流價值,是不是真的這麼的絕對、不可動搖。 平行─光─線│蓮輪友子 個展 台北空間 Parallel,平行、相似之意。此次展出多幅成雙成對的作品,每雙幅作品都在大同中存在著小異。日本藝術家蓮輪友子將自己的熱烈投注於跨國界的行旅中,擁抱著壯遊的開闊性格,輕盈地將感受收納進畫作裡。由一次摩洛哥的旅行開展出平行系列,呈現對於平行世界體悟的詮釋。從觀察摩洛哥婦女傳統回教服飾的樣貌,使用頭巾、面紗來包覆女性身體的方式,將形象的邊界模糊後,看似如同日本女孩們穿戴帽T與口罩的模樣,相同的包覆原理,卻在不同的文化當中有著全然不一樣的意涵與實踐。或許,我們太過於重視彼此之間的差異,甚至刻意拉大距離、強調衝突,直至平行而不再相互交集。即便平行是人們畫地自限的局勢,蓮輪透過圖像之間的共振,找回平行中的對應點,環環緊扣住那些根植於我們內心的共同意識、那股足以與過去、與未來一同揚帆啟航的力量。
  • 紙上藝術導覽 - 4

    暖春蕩漾的心意該如何延續至豔夏?回顧伊日藝術在四到六月間為大家準備的展覽,藉由文字帶領我們在梅雨季霧濛遮蔽之中,列舉視覺以外的感官習題,代謝出一股沁涼,讓候時已久的夏日活力,指向熱力四射的下個階段。 小動作2.0│邱懷萱、莊志維、陳漢聲、詹詠幀、蕭聖健、豆宜臻+簡翊晉 台北空間 六組創作者用不同的媒材與方式,在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中動手腳,就像把一顆石子投入水中,形成一波波向外擴的漣漪,用最微小不起眼的取巧與變造,激發人們重新審視生活的每一個時刻。使物件在力量介入或動力裝置的操作下,像一齣微型劇場,本來無人的空間代入了對人性的想像與側寫。邱懷萱的作品主要型態以木作構成的微型物件為媒介,重現我們的生命記憶與體悟,使情感有了憑依具現的對象。莊志維用光和影為觀者解釋著植物的語言。陳漢聲反思在不斷汰換變遷的世界,植物是否也該提升反應速度以點醒我們忽略的情感。詹詠幀的水循環裝置,用我們最原始的本能,探究在一片正向肯定到病態的社會中,這種只能做不能說的示弱小動作。蕭聖健的作品乍看屬於機動藝術(Kinetic Art)的脈絡,強調著材特性跟純粹的動態美學,卻又不同於歐美機動藝術發展的初衷。豆宜臻  簡翊晉透過「窺視」的身體行為解釋群體社會下,人時常感到身在其中卻又抽離的疏離感。 小恆溫│楊宗嘉 個展 台中空間 楊宗嘉的創作緊緊繫著自己的生命經驗,《孖生系列》源自對於孿生弟弟幼時的離開,在宗嘉的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在人生路途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也曾經跟生命道別,時間的流逝讓我們在當中成長,並學會道別。他的創作像是包裹糖衣般的甜美溫暖,但內心仍尋覓著因為時間漸漸逝去的美好,隨著年紀增長開始改變,記憶裡孿生弟弟依舊停留在幼時的那般純真,感受弟弟的精神一直都在自己生活之中,保留自己小時候不曾被社會化的赤子之心,希望作品不需要多餘語註,能帶給觀者最直接的感動。 它方/不再見未來│李世文、鄒享想 聯展 駁二空間 它方是個迷人的地方,有著用想像堆疊的美好;在它方與未來之間擺盪著激越跳動的旋律,是屬於藝術家對於自己親身所處時代的詮釋。「對我而言,創作的初衷來自無法直敘生活的一種代謝。」在李世文的作品中,我們得以用一顆平靜卻又熱切的心去探尋這世界的神秘,觀看的同時,就像是一面映照自身經驗的鏡子,投射出自我存在的路徑。 鄒享想運用台灣擁有豐富的他國殖民背景,在街道巷弄間不斷地探尋這些耐人尋味的建物,再透過幻化與嫁接將這些景物記錄在畫布上,也漸漸的讓我們習慣了這些帶著些許幽默、些許莫名卻又平常自然的樣貌。
  • 蕭聖健|機動藝術的人性溫度

      晌午過去,白日變的寧靜清虛,秋天裡,彷彿響著和諧的樂曲,明媚的色彩流泛在秋的天宇,這些是整個夏天所不能賜予 — 雪萊/英國詩人 機動藝術(kinetic art)在歐美藝術史的脈絡中,與二十世紀初的工業現代化潮流有連帶關係。藝術家們藉由機器的自動化運作,展現出物體動態與速度的迷人影像,這種自動化的機械擺動特性在那個時代氛圍中,是一種現代性與進步感的表徵。在台灣當代藝術的領域中,藝術家蕭聖健可以算是新媒體藝術中著實極具個人特色風格的代表性藝術家。 蕭聖健的作品就技術層面而言,可以被視作機動藝術之創作類型,然而在審美層次上則不同於歐美機動藝術發展的初衷。他的作品乍看頗有機械動力裝置強調動態的媒材特性,然而卻又跟單純強調動態與視覺變化性的機動藝術作品有些不同。這其中最大的差異在於藝術家往往在建構機械及組合物件時,刻意在材料運用上呈現出一種天真、粗糙的手工性,並在情境敘事的語言中進行具象情感投射或者對物件進行符號的隱喻。他的作品看似有著繁複的機械結構,卻藏不住細膩的人性溫度。 或許是藝術家早年在台灣師範大學時期專攻水墨創作,綜觀他的作品總不失帶有著一絲文人的幽然風雅。而後進入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攻讀造形藝術碩士打破了傳統的基礎訓練,進而在當代觀念的刺激下重新審視個人的興趣與專長,並在綜合機械的媒材中找到獨特的創作方向。藝術家談到:「早些年在創作這些機械媒材的時候,是因為這些東西給了我一些獨特的吸引力,我很專注在技術性的表現,總希望能利用它來表現些什麼,然而這些形式上的操作最終有個極限,到後來我漸漸地回歸到內容本質上想去探討一些人的感情與詩意性。」   蕭聖健|夏夜-蟲鳴II |18×18×10cm|2016|鈴鐺、古董抽屜、馬達、竹片蕭聖健|夏夜-蟲鳴NO.3|22X40X25cm|2019|動力裝置 蕭聖健多年來都在高雄居住、創作,生活在這個有著深厚重工業開發歷史的城市,或許是特殊的體驗觀察引發了他對這個城市的眾多想像,在他的眼中,南台灣高雄是一個很原汁原味的工業都市,很多的部分顯得粗獷、不修邊幅,這一點引發了他在新媒體藝術形式思考上刻意創造出溫暖豐富的人性痕跡,並對刻板印象中極淨酷炫的高科技表象,提出了反向的思考。 同時蕭聖健認為隨著工業文明發展,大自然景色也逐漸消逝,吵雜的人車取代了鳥叫蟲鳴,於是他試著在工業文明的機械產物所製造出的噪音和燈光中,去尋找記憶中的大自然情景。藉由手工機械作品模擬鳥群移動的聲音、海邊夕陽下散步聽到的浪濤和船笛聲、夏天鄉野間的唧唧蟬鳴與嘓嘓蛙鳴 ……,將現代科技生活與大自然森林重新產生連結,憶起昔日大自然的真實聲音,替冰冷的機械作品注入暖暖的自然溫度。   蕭聖健|群NO.4|34X9X18.5cm|2019|動力裝置   CV 2001 畢業於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 1991 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1968 出生於臺灣   Honor 2018 高雄獎-首獎,台灣 2014 台北數位藝術獎-首獎,台灣 2005 台新藝術獎視覺纇-入圍 2003 高雄獎-入選 2001 台北獎-入選 2000 高雄獎-入選   Selected Solo Exhibition 2020  蕭聖健個展,伊日藝術計劃,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台北,台灣 2018 噪景,海馬迴,台南,台灣 2016 夏夜,伊日藝術計劃,高雄,台灣 2014 日出日落,絕對空間,台南,台灣   Selected Group Exhibition 2019  寶藏巖光節,寶藏巖 ,台北,台灣 2018  台北雙年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2018  高雄獎,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台灣 2017  熱帶氣旋,關渡美術館,台北,台灣 2015  小動作,伊日藝術,台中,台灣 2012  望向南方,大東藝術中心,高雄,台灣 2008  未來的軌跡,高雄美術館,高雄,台灣 2007  機械總動員,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台灣   蕭聖健|蛙鳴|22×40×25 cm|2019|動力裝置